送梅秀才归宣城

从学方年少,还家罄橐金。 久为江北客,能作洛生吟。 罢亚霜前稻,钩辀竹上禽。 归帆何处落,应拂野梅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从学:跟随老师学习。
  • 方年少:年纪尚轻,刚刚成年。
  • 罄橐金:囊中空空,比喻身无分文。罄,尽;橐,口袋。
  • 江北客:指在长江以北地区的人。
  • 洛生吟:原指洛阳一带读书人的吟咏声,这里借指梅秀才的诗才。
  • 罢亚:收割完毕。
  • 钩辀:鸟鸣声,这里是形容竹林中的鸟叫声。
  • 归帆:归航的船。
  • :轻轻擦过。

翻译

梅秀才年纪轻轻就离开家乡去求学,如今学成归来,囊中却空无一物。他在北方已经很久了,能写出像洛阳才子那样的诗篇。稻谷在秋霜前已收割完毕,竹林里传来鸟儿的鸣叫。他的归航船会落在哪里呢?应该是掠过那片野梅林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的秀才梅先生学成归乡的情景。他虽然贫穷,但满载学问而归,显示出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坚韧的精神。诗中通过“洛生吟”赞美他的才华,以“霜前稻”、“竹上禽”等自然景象烘托出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而“归帆何处落,应拂野梅林”则富有诗意地想象他的归途,暗示他将以自己的才华给故乡带来新的生机。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后辈学人寄予的期望与祝福。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