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注释
- 寒儒:家境贫寒的读书人。
- 殊:很,非常。
- 正经:指儒家经典。
- 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代表古代圣明君主在位的时代 。
- 伪说:指错误或虚假的学说。
- 句读(dòu):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 解诂(gǔ):对文字的解释。
- 笺传(zhuàn):注释,注解。
- 忝(tiǎn)窃:谦词,谓无才德而据有其位。
- 廪(lǐn)给:俸禄。
- 丰羡:丰富有余。
- 酖(dān)毒:毒酒;毒害。 这里指沉迷于安乐生活就像饮毒酒一样有害。
- 营办:经营办理。
- 水陆:指山珍海味。
- 俊彦(yàn):才智出众的人。
- 残骸:指自己年老无用的身体,是一种自谦说法。
- 铨(quán)次:选择编排。
- 刍豢(chú huàn):指牲畜,这里指代平庸的人。
- 蠹(dù)书鱼:蛀书的害虫,这里欧阳修用以自比,表示自己像蠹书鱼一样沉迷于书籍。
- 韩子:指韩愈。
翻译
我生来本就是贫寒的书生,到老了依旧手不释卷。 眼睛虽然已经疲惫不堪,可内心却毫无倦怠之意。 儒家经典起始于唐尧虞舜的时代,虚假学说则兴起于秦汉。 经典篇章的句读各有不同,还有各种解释、笺注流传。 是非观点相互攻击,取舍对错在于勇敢果断。 一开始就像两支军队交战,趁着胜利正打得激烈。 当战旗挥舞、战鼓催促之时,不知不觉人马都已汗流浃背。 世间最美好的乐趣啊,就是整天在书案前研读。 回想起当初刚开始拜师学习,努力求学希望能入朝为官。 哪里敢奢求获得声名,只期望能摆脱贫困低贱的处境。 废寝忘食学习到天色已晚,夜里点着灯一直学习到破晓。 还曾说要是有朝一日得志,就可以把笔砚都烧掉。 稍微偿还了曾经辛苦学习的时光,便只知道吃饭和睡觉。 时光不会停留,一生如今已过了大半。 中间也曾有幸忝居职位,在朝廷内外担任文职。 官位荣耀,一天比一天亲近君主,俸禄也很丰厚。 人往往容易沉溺于习惯之事,安乐就像毒酒一样危险。 渐渐地追随世俗的潮流,慢慢地学会经营谋私。 杯盘里摆满了山珍海味,座中宾客都是才智出众之人。 从中年开始,各种人事纷争像乱箭一样袭来。 不只是为官职之事忧虑,也因自己年老体衰而叹息。 身体被疾病折磨得困苦不堪,内心的志向也渐渐退缩懦弱。 之前那些值得欣喜的事情,如今闭着眼睛都不想看见。 只好重新寻觅旧日读过的书籍,只是书籍的简编多已腐朽折断。 古人常常温习旧学,幸好公事此时还有空闲。 这才知道勤奋读书,其中乐趣本是无穷无尽。 年轻时读书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年老后读书能忘却忧愁祸患。 又知道事物历经岁月才越发珍贵,就像珍贵的宝物必经千锤百炼。 繁华热闹只是一时之好,很快就像浮云一样消散。 淡泊宁静的意味越品越悠长,始终不会改变。 什么时候能请求告老还乡,希望能免遭罪责和谴责。 买些书装在船上回去,在颍水岸边建造一间房屋。 我这一生写了不少论述,细心选择编排,加以修改润色。 但愿能留传后世,而不是无声无息,像庸碌之人一样死去。 确实啊,我这像蠹书鱼一样的人,韩愈的话并非是讥笑我。
赏析
这首诗是欧阳修对自己读书生涯的生动回顾和深刻感悟。诗的开篇点明自己到老仍热爱读书,哪怕眼力衰退也兴致不减。随后讲述了读书过程中对经典的探寻、是非的判断,将读书时的专注投入比作两军酣战,生动展现出读书之乐。
接着回忆早年为求仕而刻苦学习,得志后经历的沉浮与诱惑,中年面临诸多人事困扰,身心疲惫。此时重新回归读书,发现读书乐趣无限,领悟到读书不论年少还是年老,各有益处,并将荣华富贵比作过眼云烟,凸显淡泊长久之美。
最后表达了期待告老还乡后继续与书为伴,整理著作留传后世的愿望,体现出其人生追求。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充满真挚情感,在宋代诗坛以文为诗、注重议论的风气下,这首诗借自身故事传达对读书、人生的思考,具有独特魅力,也反映出欧阳修高雅志趣与深厚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