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饮瞻园次韵答樊山

门前两翠槐,晨鸟成都会。 啁啾韵窗榻,独坐悦微醉。 时杂车马喧,出倚阅年代。 连日雪压檐,唤卖诸葛菜。 下帘非君平,隐市疑朱亥。 但解过瞻园,了我心挂碍。 案头万冰玉,寒光不可嘬。 兀对改呼吸,湔濯无此快。 低吟走循墙,欲掬肺腑晒。 池亭接蟾辉,草树浮暧暧。 石径杖婆娑,夜色倩谁画。 空中桨橹声,雁阵尤可爱。 兴阑就杯箸,锅煮牢丸在。 口涎垂一尺,膝席灯光内。 既饱角名理,乳酥佐新焙。 主人当世豪,咏梅未妨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翠槐:翠绿的槐树。
  • 啁啾(zhōu jiū):形容鸟叫声。
  • 悦微醉:因微微沉醉而愉悦。
  • 阅年代:历经岁月,有见证时代变迁之意。
  • 诸葛菜:一种野菜,也叫二月兰。
  • 君平:西汉严遵的字,卖卜于成都市,每日只接待数名顾客,得百钱足以自养,即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这里“下帘非君平”表示自己并非像君平那样隐居卖卜。
  • 朱亥:战国时魏国人,市井屠夫,有勇有谋。“隐市疑朱亥”意思是怀疑像朱亥那样隐居市井。
  • 挂碍:心里的牵挂和障碍。
  • 嘬(zuō):聚缩嘴唇而吸取。这里“寒光不可嘬”形容案头的冰雪美景不能让人像吸取东西那样完全领略。
  • 兀对:独自面对。
  • 湔濯(jiān zhuó):洗涤,这里指内心得到洗涤之感。
  • 暧暧(ài ài):昏暗、模糊的样子。形容草树在夜色中的朦胧之态。
  • 杖婆娑:拄着拐杖徘徊、走动。“婆娑”有盘旋舞动、徘徊之意。
  • 兴阑:兴尽,兴趣消失。
  • 牢丸:古代的一种食品,一般认为是类似包子、汤团之类的食物。
  • 角名理:角,较量;名理,事物的规律、道理。“角名理”即辩论事物的道理。
  • 乳酥:奶制品,乳饼。
  • 新焙:新烘焙的茶。

翻译

门前有两棵翠绿的槐树,清晨鸟儿仿佛在这聚会欢唱。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在窗榻边奏响韵律,我独自坐着,微微沉醉满心欢喜。时而夹杂着车马喧闹之声,出门倚靠探寻岁月的痕迹。连着好几日大雪压在房檐之上,街头传来叫卖诸葛菜的声音。放下门帘,我并非像严君平那样隐居卖卜;藏身于市井之间,又好似朱亥一般隐于此处。只要能来瞻园游览一番,便能消除我心中的烦恼牵挂。书案之上犹如堆满冰清玉洁之物,那寒冷的光芒似乎无法尽情汲取欣赏。独自面对这一切,连呼吸都仿佛变了,内心这般被洗涤真是畅快不已。我低声吟着诗沿墙漫步,真想掏出肺腑晾晒一番。池边的亭台沐浴着月光,草丛树木在夜色中朦胧又模糊。我拄着拐杖在石径上徘徊,这般美好的夜色真不知该请谁来入画。空中传来桨橹划动的声音,飞过的雁阵更是惹人喜爱。等到游玩兴味消散,便坐下来对着酒杯碗筷,锅里正煮着美味的牢丸。馋得口水都快流一尺长了,在灯光下坐在席上紧靠着。吃饱之后热烈地辩论各种道理,搭配着乳酥和新烘的香茶。这座园子的主人是当今世上的豪杰,他就算再咏叹梅花也无妨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瞻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篇描绘门前翠槐下晨鸟欢唱的清幽画面,以声音衬托环境的静谧,让独处之人沉醉其中。“时杂车马喧,出倚阅年代”则将外界的喧嚣与历史的沧桑引入,增添了复杂的时空感。诗中用“君平”“朱亥”的典故,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心境与生活状态。对雪景、园中的景色描写细腻生动,雪压檐、池亭蟾辉、草树暧暧 、石径杖行等画面,构建出一种朦胧、清幽且充满诗意的氛围。“空中桨橹声,雁阵尤可爱”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灵动。在生活场景的描绘上,从对牢丸的垂涎到饱后角名理、品乳酥新焙,充满生活情趣,展现出雅俗共赏的生活状态。最后称赞主人为当世豪,又提到咏梅,暗示园主高雅的情操。整首诗交织着自然之美、生活之乐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思绪,展现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深厚的文化韵味。

陈三立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