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尚书于沪上主逸社弟二集适值二月十九日爰命题为万寿山怀古余忝与会归而补作
巨蠹圮天纲,势成土崩疾。
思陵号恭俭,坐困流贼出。
罪归亡国臣,茹恨殉社稷。
至今万寿山,指点过者泣。
杳杳歌太阳,峨峨瞰凝碧。
尚书再集社,灵感到胸臆。
分泪溢吟毫,三月十九日。
兴亡一垤影,影中验得失。
毋劳费天问,终卜立人极。
拼音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
陈三立的其他作品
- 《 庸庵尚书主逸社分咏龙树寺古槐 》 —— [ 清 ] 陈三立
- 《 浔阳江上别李二兵备之官高州余亦自兹寻庐山因为长歌 》 —— [ 清 ] 陈三立
- 《 倦知巽初瓶斋示元旦新句亦继作 》 —— [ 清 ] 陈三立
- 《 八月廿一日夜宿九江铁路局楼感赋 》 —— [ 清 ] 陈三立
- 《 王木斋见过话海上旧游 其一 》 —— [ 清 ] 陈三立
- 《 爱晚亭是入山渐高处柯木映蔽青苍窈然 》 —— [ 清 ] 陈三立
- 《 挽况蕙风舍人 》 —— [ 清 ] 陈三立
- 《 诒公约 》 —— [ 清 ] 陈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