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草 · 序
注释
- 乐府: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后世把采集的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称乐府。
- 厥:其,那。
- 穠纤:“穠”同“浓”,艳丽纤细。
- 晚婉:柔婉。
- 高浑:高超浑厚。
- 南渡:指宋朝靖康之乱后,宋室南渡。
- 伧武:粗俗而勇武。“伧”(cāng)。
- 优伶:古代的戏曲演员。
- 青田:刘基,字伯温,号青田先生。
- 新都:杨慎,号升庵,四川新都人。
- 娄江:指王世贞,世居娄江之畔。
- 诚意:指刘基的谥号。
- 用修:杨慎的字。
- 元美:王世贞的字。
- 宫徵:古代音乐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徵”(zhǐ)。
- 班、张:指班固、张衡。
- 枚、苏:指枚乘、苏武。
- 昆季:兄弟。
- 娣姒:妯娌,兄妻为姒,弟妻为娣。
- 淮海:秦观,号淮海居士。
- 屯田:柳永,官至屯田员外郎。
- 椎鲁:愚钝。
- 跼蹐:局促不安。
翻译
词,是乐府的演变,也是歌曲即将兴起的表现。然而就它本来的体制,有兴盛也有衰落。晚唐的词语言大多俊美精巧,但情意很少有深沉极致的,与诗相比,犹如齐梁对偶之体开启律诗一样。从金陵的两位君主到靖康年间,每代都有创作者。有的艳丽纤细、柔婉美丽,极尽哀艳的情感;有的流畅淡雅、安逸,尽显盼望美好的意趣。然而都是情境由情感生出,文辞随着心意开启,上天赋予的灵感偶然进发,优美的声音自然形成,在繁多急促之中,还存有高超浑厚之处,这是最为兴盛的时候。宋朝南渡以后,这种声音就很渺茫了,寄托感慨的人激昂直率而近乎粗俗勇武,迎合世俗的人鄙陋浅薄而落入优伶之列,与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相比,就有“那些京城的人士”的感叹。元代胡乱填词,这就不必说了。明朝兴起以来,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文宗像两汉,诗如同开元时那样对仗工整,只有这一小道,有比不上宋朝的痕迹。其中最著名的,是刘基、杨慎、王世贞,然而刘基诚意伯在音律体制上都合适,但实在没有惊心动魄的地方。杨慎凭借学问来巧妙辩论,如同明亮的眼睛、如玉的碎末、纤细的眉毛堆积成黛色,只是成为累赘罢了。王世贞选取的路径好像在苏轼、柳永之间斟酌,但如同凤凰桥下的话语,不免时常落入吴歌之中。这不是才能不够。大手大脚的大手笔,既不留意,荒诞的才能和放纵的神色,时常泛滥开始。而且南北九宫调兴盛之后,绮丽的衣袖和红色的牙板不再按照规范。它的使用既然减少,作者自己也变得稀少,难怪它很少有精巧的作品。我的朋友李雯、宋徵舆,是当今文章方面的杰出人物。又因为有着美妙的才情,性情通晓音律,时常委屈他们班固、张衡般的宏大博学之姿,枚乘、苏武般的大雅之致,创作小词,当作博弈。我在闲暇之日每每怀有看见猎物般的心思,偶尔有附和之作。宋徵舆汇总并刻印,称为《幽兰草》。现在看李雯的词,艳丽而飘逸,可以与李璟、李煜兄弟,李清照妯娌相比。宋徵舆的词幽静而委婉,与秦观、柳永比肩而已,总体来说,本朝是前所未有过的。唯独因为我的愚钝,混杂在他们中间,这与在美玉的宫室里推荐敦厚朴实的人,在朝廷上奏响粗陋的瓦缶有何不同呢。昔日人们有容貌丑陋的担忧,更增加了局促不安呐。他们二人难道是因为幽兰般的孤高难以和声,而求助于下里巴人么。
赏析
这段序文对词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评价。陈子龙论述了词从乐府演变而来,经历了晚唐的俊巧、宋代的繁盛到宋南渡后的衰落,以及元代的泛滥和明代的状况。他点评了明代一些著名词家的风格和特点,同时高度赞扬了好友李雯、宋徵舆的词。文中对词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分析较为透彻,体现了陈子龙对词这一文学体裁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他对于词的兴衰变化的论述,以及对当时词坛状况的审视,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批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