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 齐桓公伐楚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拼音

译文

四年春季,齐桓公率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各诸侯的联军入侵蔡国。蔡军溃败,齐桓公就接着进攻楚国。 楚成王派遣使者来到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们两国走失的牛马也不会到达对方的境内。没有想到君王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王室。』赐给我们的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请神,我为此而来问罪。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为此而来责问。」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来,这确是我君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回去,君王还是问水边上的人吧!」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夏季,楚成王派遣屈完带兵到诸侯军驻地。诸侯军队撤退,驻扎在召陵。齐桓公把所率领的军队列成战阵,和屈完坐一辆战车检阅队伍。齐桓公说:「我们出兵,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吗?为的是继续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我们两国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惠临敝国求福,承蒙君王安抚我君,这正是我君的愿望!」齐桓公说:「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够抵御他们?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个城不被攻破?」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有方城山作为城墙,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的军队即使很多,也没有什么用处。」屈完与各诸侯订立了盟约。 陈国的辕涛涂对郑国的申侯说:「军队取道陈国和郑国之间,两国供应必然发生困难。如果向东走,向东夷炫耀武力,沿着海道回国,这就很好了。」申侯说:「好。」辕涛涂就把这个意见告诉齐桓公,齐桓公同意了。申侯进见齐桓公说:「军队在外头久了,如果往东走而遇到敌人,恐怕是不能打硬仗了。如果取道陈国和郑国之间,由两国供给军队的粮食、军鞋,这就可以了。」齐桓公很高兴,将虎牢赏给他,而把辕涛涂抓了起来。 秋季,齐国和江国、黄国进攻陈国,这是为了讨伐陈国对齐国的不忠。 许穆公死在军中,用安葬侯的制度安葬他,这是合于礼的。凡是诸侯在朝会时死去,葬礼加一等;为天子作战而死的,加二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用天子的礼服入殓。 冬季,叔孙戴伯带兵会合诸侯的军队侵犯陈国。陈国求和,便把辕涛涂放回去了。 当初,晋献公想立骊姬做夫人,用龟来占卜,不吉利;用草占卜,吉利。献公说:「听从蓍草所占卜的结果。」占卜的人说:「蓍草之数短而龟象却长,不如按照龟卜。而且它的繇辞说:『专宠会使人心生不良,将要偷走您的公羊。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十年以后还会有臭气。』一定不可以。」晋献公不听,立了骊姬。骊姬生了奚齐,她的妹妹生了卓子。等到打算立奚齐做太子,骊姬已经和中大夫定了计谋。骊姬对太子说:「国君梦见你母亲齐姜,你一定要赶快祭祀她。」太子到曲沃祭祀,把祭酒祭肉带回来给献公吃。献公刚好出外打猎,骊姬把酒肉放在宫里过了六天。献公回来,骊姬在酒肉里下毒药而献上去。献公以酒祭地,地土突起像坟堆。把肉给狗吃,狗就死掉;给宦官吃,宦官也死了。骊姬哭着说:「阴谋来自太子那里。」太子逃亡到新城,献公杀了他的保傅杜原款。有人对太子说:「您如果声辩,国君是必定能弄清楚的。」太子说:「国君没有骊姬,居不安,食不饱。我如果声辩,骊姬必定有罪。国君年纪老了,骊姬有罪会使国君不高兴,我也会忧郁不乐的。」说:「那么您逃走吧!」太子说:「国君还没有查清我的罪过,带着这个名义出去,别人谁会接纳我?」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吊死在新城。骊姬就诬陷两位公子说:「太子的阴谋他们都参预了。」于是重耳逃亡到蒲城,夷吾逃亡到屈地。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齐侯:指齐桓公。
  • 楚子:指楚成王。
  • :国名。
  • :溃败,被打败。
  • :进入,到。
  • 召康公:周朝太保。
  • 太公:即太公望吕尚,齐国始祖。
  • 五侯九伯:泛指天下诸侯。
  • :指可以征伐的范围。
  • 穆陵:地名。
  • 无棣:地名。
  • 包茅:成捆的菁茅草。
  • :同“供”。
  • 缩酒:古代祭祀时的一种仪式。
  • 昭王:周昭王。
  • (xíng):山名。
  • 屈完:楚国大夫。
  • :军队临时驻扎。
  • :同“阵”,排列阵势。
  • 徼福:求福。
  • 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 社稷:国家。
  • :安抚。
  • 方城:山名。

翻译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就去进攻楚国。楚成王派使者对诸侯军队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是马牛走失了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没想到您竟然进入了我们楚国的领地,这是什么缘故呢?”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有权征讨他们,来辅佐周王室。’赐给我们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们楚国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天子祭祀用品缺乏,不能缩酒,为此特来征讨;昭王南巡到汉水却没有回去,对此我要责问。”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这是我们国君的罪过,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昭王没有回去,您还是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诸侯军队继续前进,驻扎在陉地。

夏天,楚成王派屈完到诸侯军队中。诸侯军队后撤,驻扎在召陵。齐桓公把诸侯的军队排列成阵势,然后和屈完同乘一辆车观看。齐桓公说:“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跟我们和好吧,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敝国国家求福,降尊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愿望。”齐桓公说:“我用这样庞大的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我用这样的军队攻城,什么城池攻不破!”屈完回答说:“您如果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诸侯会不服从?您如果凭借武力,我们楚国就以方城当作城墙,以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军队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

屈完和诸侯订立了盟约。

赏析

这段文字记载了齐桓公率诸侯联军伐楚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双方的外交折冲和言辞较量。文章通过管仲与楚子使者、齐桓公与屈完的对话,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谋略。齐桓公以势压人,强调自己军力强大,而管仲则列举理由表明伐楚的正当性。楚使及屈完不卑不亢,既承认部分过错又据理力争,维护了楚国的尊严。这段记载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时期各国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外交手段。其中的言辞往来既有强权与智慧的碰撞,也体现了当时外交辞令的特点和作用。

左丘明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 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