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 将之日本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

披髮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淞波溜。恨来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披髮佯狂走:披散着头发装作疯狂奔走。披髮在古代是较为放浪不羁或表示愤世等情绪的举动,如殷商时箕子曾披髮佯狂。佯(yáng)狂即假装疯癫。
  • 莽中原:莽,苍茫、辽阔。指辽阔的中国大地。
  • 暮鸦啼彻:傍晚的乌鸦啼叫不停。彻,到尽头、完毕。
  • 离人:即将离别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太息:长叹。
  • 双红豆:象征着相思,常被用以寄托情思。
  • 黯黯:形容心情沮丧、忧愁的样子。
  • 淞波溜:淞,吴淞江。溜,流淌。指吴淞江的水波流淌,代表诗人内心如江水般连绵不断的情感。
  • 絮飘萍泊:像柳絮飘飞、浮萍漂泊一样,形容行踪不定、四处流浪。
  • 苍龙狂吼:苍龙,宝剑名。这里指匣中的宝剑发出好似吼叫般的声音,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壮志豪情。
  • 度群生:佛教语,意为超度众生。佛教认为人生充满苦难,要帮助众生解脱痛苦 。
  • 孤负:即辜负。

翻译

我披散着头发,装作疯狂地四处奔走。辽阔的中原大地上,傍晚的乌鸦叫个不停,旁边还有几株衰败的柳树。破碎不堪的祖国山河,可谁来收拾呢?西风依旧萧瑟,让即将远行的我更加消瘦。就要离开了,面对江流不禁深深叹息,心中满是刻骨的相思就像那两颗红豆。忧愁笼罩心头,比酒还要浓烈。

吴淞江的水波缓缓流淌,我的情思也如江水绵延不绝。遗憾的是来年将如柳絮飘飞、浮萍漂泊般四处流浪,再难回头。二十岁时我的文章便在海内引起轰动,可现在想来也不过是空洞的谈论,有什么实际作用呢!听到匣中的宝剑好似发出狂怒的吼声。漫长的夜晚,西风呼啸,难以入眠,我甘愿为了超度众生不惜剖出自己的心肝。亲爱的祖国,我怎忍心辜负你!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叔同即将前往日本留学之际,情感真挚深沉且气势豪迈。开篇描绘出一幅衰败凄惨的中原景象,暮鸦、衰柳等意象营造了悲凉的氛围,抒发了对国家破碎的痛苦。以“红豆”表达对祖国和同学的相思,愁情如酒,浓郁深沉。“淞波溜”借江水喻情思,绵绵无尽,体现出内心的不舍与惆怅。

下阕中“絮飘萍泊”预示着未来漂泊不定的生活。虽曾文章闻名,但诗人反思其“空谈”,引出对壮志的重视。“苍龙狂吼”展现出诗人内心藏有的豪情壮志,犹如宝剑即将出鞘。最后以愿“度群生”不惜“心肝剖”表明为了祖国,愿意做出巨大牺牲奉献的崇高情怀 ,结尾的反问更强烈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凸显爱国主旨 ,整首词把爱国之情、离情别绪与个人志向相结合,层次丰富,感人至深。

李叔同

李叔同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