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苏轼
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剪綵发春荣。羞颜未醉已先赪。 莫唱黄鸡并白发,且呼张丈唤殷兄。有人归去欲卿卿。
拼音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後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於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於南唐後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於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题注:傅子立注:「公守湖,辛未上元日,作会於伽蓝中。时长老法惠在坐。人有献剪彩花者,甚奇,谓有初春之兴。作《浣溪沙》二首,寄袁公济。」刘尚荣按:「明吴讷钞本作『公守湖,辛未上元日,作会於伽蓝中。时长老法惠在坐。时有献剪伽花彩,甚奇,谓有初春之兴。因作二首,寄袁公济。』茅维《苏集》本作『公守湖,辛未上元日,作会於伽蓝中。时长老法惠在坐。人有献剪彩花者,甚奇,谓有初春之兴。因作二首,寄袁公济。』各本均以此条傅注为词叙,置於调名次行,欠妥。今依本书体例移正文末附注。又,宋·王宗稷《东坡年谱》:『元祐六年辛未,先生守杭,被召。』『又上元作会,有献剪彩花者,作《浣溪沙》寄袁公济。』傅注谓『公守湖』,误,当作『守杭』。」 剪彩:龙榆生笺:「《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以头鬓,亦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梁简文帝《雪里觅梅花》诗:『定须还剪彩,学作两三枝。』」 「莫唱黄鸡并白发」句:傅子立注:「白乐天《醉歌示妓人商玲珑》:『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刘尚荣按:「诗见《白氏长庆集·卷十二》。」 张丈、殷兄:傅子立注:「白乐天《元日内宴呈张侍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犹有誇张少年处,笑呼张丈唤殷兄。』」刘尚荣按:「见《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四》,诗题作『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张丈,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张友」,疑误。 卿卿:傅子立注:「《世说》:『王浑妻钟夫人言常卿浑,浑曰:「讵可。」妻曰:「怜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刘尚荣按:「事见《艺文聚类·卷三十二·〈人部十六·闺情〉》引《世说》;又见《世说新语·惑溺》:『王安豐妇,常卿安豐。安豐曰:「妇人卿婿,於礼为不敬,後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王安豐即王戎,其父乃王浑,见《世说新语·德行》。傅注将王戎妇与王浑妻误混,张冠李戴耳,然似源於《艺文聚类》先误。」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雪颔(hàn)霜髯(rán):雪一样的双鬓和像霜一样的胡须,形容年老。颔,下巴;髯,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须。

翻译

双鬓像雪胡须如霜自己却并不惊惶。更用那剪彩来焕发春天的荣光。羞愧的容颜还未醉酒就已经先泛起红色。不要唱起黄鸡催白发的歌,暂且呼唤张丈喊殷兄。有人回去的时候想亲近亲爱的人。

赏析

这首词体现了苏轼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上片写其虽然年老但从容坦然,还充满生活情趣。“雪颔霜髯不自惊”体现他对年华老去的淡定。下片体现他的乐观,不悲叹时光流逝,而是尽情享受当下与人交往的快乐,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处世之态。全词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