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

· 苏轼
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馀。 还从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 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 谁怜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忆孟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屏:杭州西湖的一座山,以其南面屏障著称。
  • 金鲫鱼:古代杭州南屏山下有金鱼池,此处代指西湖美景。
  • 拊槛:抚摸栏杆,形容再次游览时的感慨。
  • 斋馀:斋戒后闲暇之余,指闲适的生活。
  • 旧社:指以前的朋友或团体,此处可能指诗人在杭州的老友。
  • 心印:佛教用语,比喻心与心之间的默契或理解。
  • :回忆,想起。
  • 前生:佛教用语,指前世。
  • 手书:亲手写的信件或文字,此处可能指与朋友的书信往来。
  • 葑合:葑草丛生,形容湖水杂草茂盛。
  • 芜漫:荒芜杂乱。
  • 丰岁:丰收之年。
  • 凋疏:稀疏,凋零。
  • 高常侍:高官的尊称,这里指诗人自己。
  • 孟诸:古人名,这里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怀念的对象。

翻译

我曾记得在南屏山下看金鲫鱼游弋, 这次重游西湖,抚摸栏杆,心中充满闲适与余味。 还能从旧日的朋友那里得到心灵相通的理解, 仿佛又找回了从前寻找好友书信的感觉。 湖面的杂草已经覆盖了平坦的湖面,显得荒芜, 即使在丰收的年头,人们也显得有些稀疏和寥落。 又有谁能理解我这个寂寞的高官, 年华老去,我只能独自狂歌,怀念那些孟诸般的旧友。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离开杭州十五年后再次游西湖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西湖旧景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友情的追忆。诗人以金鲫鱼和西湖的自然景观为引子,抒发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他用“心印”和“手书”这两个富有禅意的词语,象征着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深厚友谊。诗中的“寂寞高常侍”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地位变迁、人生孤独的感慨。整体上,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豁达与深情。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