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作

· 陆游
断岸饮觳觫,清波跳噞喁。 红桥未斜日,白塔已昏钟。 诗律与年迈,客愁如酒浓。 宋公题壁处,横霭抱孤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觳觫(hú sù):形容牛羊因恐惧而颤抖的样子。
  • 噞喁(yǎn yōu):鱼儿口吐泡沫或水声,这里形容水面泛起的波纹。
  • 红桥未斜日: 夕阳还未完全西沉,红桥依然清晰可见。
  • 白塔已昏钟: 白色的塔影下,寺庙的钟声已经响起,暗示傍晚时分。
  • 诗律: 诗歌的格律规则。
  • 年迈: 年纪大,此处指诗人年老。
  • 客愁: 游子的思乡之情或旅途中的忧虑。
  • 宋公题壁处: 指宋代某官员宋公曾在墙上题诗的地方。
  • 横霭(héng ǎi):横斜的云雾。
  • 孤峰: 孤独的山峰,可能指的是远处的景色。

翻译

在船头,牛羊惊恐地饮水,清澈的波浪轻跳着,仿佛鱼儿在低语。夕阳下的红桥依旧明亮,白塔上已响起了黄昏的钟声。随着岁月的增长,我对诗歌的把握愈发严谨,而旅人的愁绪却像醇厚的酒一样浓烈。那宋公曾题诗的墙壁旁,横卧着一片云雾,环绕着一座孤独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通过舟行所见的自然景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陆游以细腻的笔触,将自己在舟中的所感所想融入景物之中,表达了年老体衰之际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以及客居他乡的深深愁绪。红桥、白塔、斜日和昏钟,这些元素共同构建出一种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氛围。最后,宋公题壁处的横霭孤峰,既是对历史的怀念,也是诗人内心孤独与坚韧的象征,增添了诗的艺术深度。

陆游

陆游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93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