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蠹椽

· 高登
顾影低徊祇自怜,怕寒时耸作诗肩。 全家食粥已数月,坐客无毡今几年。 君劈槽烧当止酒,我和琴爨况无弦。 雪中送炭从来事,况尔羁躬觅蠹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顾影低徊:看着自己的影子,来回走动,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徊”读音为“huái”。
  • 祇(zhǐ):同“只”。
  • 作(zuò)诗肩:诗人的肩膀,古人认为瘦骨嶙峋的肩膀有利于写诗,这里形容人因贫困而瘦弱。
  • 食粥:形容生活贫困,只能喝粥度日。
  • 坐客无毡:客人坐在没有毡子的地方,形容生活清苦,也表示主人无法好好招待客人。
  • 劈槽烧:把作为马槽的木料劈开当柴烧,比喻生活困顿,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
  • 和(hé)琴爨(cuàn):用琴当柴烧来做饭。“爨”,烧火做饭。
  • 况尔羁躬:何况你我这漂泊困顿的身躯。“羁”,漂泊、羁旅。
  • 觅蠹椽(dù chuán):寻找被虫蛀坏的椽子,这里指处境艰难,寻找可以利用的微薄资源。“蠹”,蛀蚀器物的虫子。

翻译

看着自己的影子徘徊,只能独自怜悯自己,害怕寒冷时耸着如诗人般瘦弱的肩膀。全家已经数月只能喝粥度日,家中来客连块毡子都没有已经好几年了。你把马槽劈开当柴烧应当戒酒了,我用琴当柴烧做饭何况这琴也没弦了。在雪中送炭向来是难得的事,何况你我这漂泊困顿的人寻找着被虫蛀坏的椽子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和友人生活的贫困与艰难。诗中通过“顾影低徊祇自怜”“全家食粥已数月”“坐客无毡今几年”等描述,生动地展现了贫困的生活状况,让人感受到他们的无奈和凄凉。“君劈槽烧当止酒,我和琴爨况无弦”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困窘,甚至到了不得不把马槽劈开当柴烧、用琴当柴做饭的地步,表现出一种绝望中的无奈。最后一句“雪中送炭从来事,况尔羁躬觅蠹椽”,则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认为在这样的困境中,得到帮助是极为难得的,而自己只能寻找那被虫蛀坏的椽子来勉强维持生活,透露出深深的悲哀。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高登

宋漳州漳浦人,字彦先,号东溪。徽宗宣和间太学生。金兵南下时,与陈东等上书乞斩蔡京等六贼。廷臣复建和议,夺种师道、李纲兵权,登与东再次诣阙上书,力言和议之非。高宗绍兴二年登进士第,廷对极言时政,授富川主簿。召赴都堂审察,又上疏万言及《时议》六篇。知静江府古县,不屈豪强,不阿权贵。终为秦桧所忌,编管容州。卒年五十余。有《东溪集》。 ► 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