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寘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綵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拼音
序
《馈岁》全诗十六句,可以分为三节。前四句为第一节,交代馈岁风俗的依据。一年的农事中,大家互相帮助,大功已成,终年劳苦,岁暮的馀暇稍纵即逝,所以不计较物品,以物相赠,以免造成“为欢无及”的遗憾。这几句交代背景,点明题目。“为欢恐无及”五字,直贯三首。“假物不论货”紧起下文八句。第二节八句,举出馈岁之礼,人们各随各自的财力。两句总领下六句,下六句分说,“置盘”二句承接上文,“富人”四句是就贫富而言。盘鲤、笼兔,富家的彩绣耀眼,贫家的“微挚”(“挚”同“赞”,礼品)是“舂磨”(指粮食加工的粉糕之类),使人如同置身于络绎往来的岁暮馈送队伍中,这是一幅精彩的风俗画。作者未着议论,自有赞美故乡风俗醇厚的意味。最后四句为一节,将内容引到写诗的当前。乡风(对照“官居”)二字总束前文,又联系下面两首。“独唱”句又呼应“官居”二句。不言思家,而在佳节期间,歌颂故乡习俗,叹无人共举乡风,一种无法遏止的思念家乡、思念亲戚之情流于言外。
这首诗着重对比以见意抒情。前面十二句乡风之淳美,和后四句官居之冷落是一大对比,中间山川、鲤兔、彩绣、舂磨是贫富的对比。语句既形象又凝炼,除给尾两句外,全为对偶句,在苏轼早期的五古中,这是精心刻画之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馈岁:岁末赠送年礼。馈(kuì)。
- 农功:农事。
- 岁事:一年中应办的事、应做的事。
- 相佐:相互帮助。
- 寘(zhì):同“置”。
翻译
农事都已结束,一年的事情也互相配合完成。为了欢乐恐怕来不及了,借用物品也不论货物多少。山川依随其产出,不管贫富都相称其大小心意。放置盘中巨大的鲤鱼横卧着,打开笼子有两只兔子趴着。富人做事豪华奢靡,华美的刺绣光彩照满座位。贫穷的人惭愧自己做不到,拿出些微的东西来自舂米磨面。在官府居住所以故交很少,邻里之间佳节就这样过去了。也想要提倡乡里风俗,独自歌唱却没有人应和。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岁末时不同阶层的人们相互馈赠礼物的情景。诗中既展现了富人们在馈赠时的华丽与奢侈,也刻画了穷人们虽然礼物微薄但心意真挚的形象。苏轼通过对这些场景细致的描述,反映了社会的百态。同时,也透露出他自己在官居中的孤独和对乡俗人情的怀念与向往。诗的语言质朴自然,将生活中的场景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