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 羽箭: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羽:yǔ)
- 太息:叹气。
- 燕然未勒铭: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记载,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勒铭,刻上铭文。
- 老子:陆游自称,犹言老夫。
- 绝大漠:横穿过大沙漠。绝,横度。
- 泣新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东晋初年,过江的士大夫们常在这里饮宴,面对国家山河破碎,有人相对哭泣。
- 汀:水边平地,小洲。(汀:tīng) }
翻译
{ 我腰间的羽箭已很久不用,都有些凋零了,叹息还未能像窦宪那样破敌立大功。我老头子还能横渡大漠奋勇杀敌,诸君们何必徒自悲泣在新亭。我为报效国家纵然万死不辞,但双鬓斑白却再也无法恢复青春。请记住我在江湖上泊船之处,躺卧着静听新雁落在寒冷的汀洲上的声音。 }
赏析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首联写诗人久未用箭,感叹功业未就,透露出无奈和叹息。颔联以自己的壮志豪情对比士大夫们的徒自悲泣,表现出诗人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颈联表达了诗人以身报国的决心和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尾联以景结情,通过描绘寂静寒冷的江边夜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思。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陆游的爱国情怀和对现实的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