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出自 汪元量 的《 秋日酬王昭仪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隗少知己,碧玉调湘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语,劲气萧萧入短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金台:古地名,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此台以招纳天下贤士。
  • (wěi):指燕昭王时的贤士郭隗。
  • 碧玉:这里指湘妃,即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传说她们因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泪洒竹上成斑,故称“碧玉”。
  • 调湘:指湘妃的悲歌。
  • 劲气:指秋风中的寒气。

翻译

当忧愁深重时,我独自斟酒消愁,挑亮油灯,看着剑上的泪痕加深。 在黄金台上,像燕昭王招纳的郭隗那样少有知己,湘妃的悲歌空有好音,无人能解。 秋风中,我在孤寂的馆舍里梦回故乡,夜雨中的一盏灯火,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昨夜庭院前的梧桐树似乎在诉说着什么,秋风中的寒气悄悄地渗入我的短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深沉的忧愁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愁到浓时酒自斟”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而“挑灯看剑泪痕深”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细节,加深了这种忧愁的情感。后两句通过对黄金台和碧玉调湘的典故运用,抒发了诗人对知己难寻和悲歌无人理解的感慨。最后两句则通过秋风、孤馆、夜雨和梧桐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汪元量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