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注释
徙: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赏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修:培养,修养。
- 讲:研究,讨论。
- 徙(xǐ):迁移,这里指徙而从之,追求。
翻译
孔子说:“品德不去培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能去追随,有了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赏析
这段话体现了孔子对道德修养和学习的重视。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深入研究学问,知道了正义的事情却不去做,有了错误也不加以改正,那是很可悲的。孔子的这番话强调了自我完善和进步的重要性,反映了他对人们道德和行为的期望,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段话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提醒人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和学识,积极践行正义,勇于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