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出自 辛弃疾 的《 卜算子 · 齿落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拼音

注释

刚者:指齿。 柔底:指舌。四卷本丁集做“柔者”,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柔的”。 口角:四卷本及广信书院本并作“口了”,玆从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句:西汉·刘向《说苑·卷十·敬慎》:“常摐有疾,老子往问焉,曰:‘先生疾甚矣,无遗教可以语诸弟子者乎?’常摐曰:‘子虽不问,吾将语子。’常摐曰:‘过故乡而下车,子知之乎?’老子曰:‘过故乡而下车,非谓其不忘故耶?’常摐曰:‘嘻,是已。’常摐曰:‘过乔木而趋,子知之乎?’老子曰:‘过乔木而趋,非谓敬老耶?’常摐曰:‘嘻,是已。’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摐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常摐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宋·苏轼《送刘攽倅海陵》诗:“君不见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莫誇舌在齿牙牢,是中惟可饮醇酒。” 狗窦从君过:《世说新语·排调》篇:“张吴兴年八岁,齿亏,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狗窦,狗洞;从,任凭。

这是稼轩闲居带湖之作。年老齿落,难免伤感。然稼轩却能旷达为怀,出以戏谑调侃,实稼轩词中之诙谐体。读其《水调歌头·头白齿牙缺》,可知稼轩之旷达胸怀源自庄老,而读“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句,则亦有助于领略此词齿堕舌在、刚摧柔存的人生寓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卜算子:词牌名,源于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卜算子·我有一杯酒》。
  • 齿落:牙齿脱落,比喻年老或身体衰弱。
  • 刚者不坚牢:坚硬的东西并不稳固。
  • 柔者难摧挫:柔软的东西不易受到损伤。
  • 不信张开口角看:不要轻易尝试张开嘴巴看看。
  • 舌在牙先堕:舌头比牙齿先脱落,形容衰老之态。
  • 已阙两边厢:指牙齿已经缺失了一边。
  • 又豁中间个:中间的牙齿也变得豁口。
  • 儿曹:孩子们,指晚辈。
  • 狗窦:这里比喻口腔,像狗洞一样小的入口。
  • 从君过:任由你们通过(指孩子们可以轻易地进出),表示老人的自嘲。

翻译

硬的并不一定坚固,柔软的反而难以摧毁。别不相信,你只要张开嘴看看,舌头早就不如牙齿先脱落了。

牙齿两边已经缺损,中间更是豁开了大口。告诉你们年轻人,别笑话我这老头,就连吃东西,你们就当我是只狗,随便进出吧。

赏析

这首词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描绘了辛弃疾晚年牙齿脱落的景象,寓言人生的无常和衰老。"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两句,看似寻常的生活现象,却蕴含哲理,暗示世事无常,强韧者也有脆弱的时候。辛弃疾以自我调侃的方式,展现了他豁达开朗的性格,面对衰老不以为意,反而用"狗窦从君过"这样的比喻,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随性自在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寓教于乐,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富有深意。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