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出自 苏轼 的《 慈湖夹阻风五首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攲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慈湖: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附近,与西湖相邻。
  • 夹阻风:船只在风浪中受阻,无法顺利航行。
  • 卧看落月横千丈:形容月光如练,映照湖面,仿佛有千丈之宽。
  • 起唤清风得半帆:诗人试图起身呼唤清风,以助船帆升起,以便前行。
  • 攲侧过:倾斜着身子,勉强通过。
  • 巉岩:险峻的山崖,比喻困难或艰险的境地。

翻译

躺在船上,我看着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湖面,仿佛有千丈宽广;然后起身试图唤来清风,只吹动了半张帆。我们只能倾斜着船只,艰难地穿行于水边的村庄间,这世间哪里不是充满了崎岖和险峻呢?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慈湖遭遇风阻时所作,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豁达和坚韧。"卧看落月横千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即使在困境中,诗人仍能欣赏到自然之美。"起唤清风得半帆"则体现了他的积极应对和对未知的挑战。诗的最后两句,"人间何处不巉岩"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暗示无论身处何种艰难,人生皆有其崎岖之处,但正是这些挑战让人更加坚韧和成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出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