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一带。
- 处女:未婚女子。
- 发半华:头发半白。
- 四十五十:指年龄在四五十岁。
- 丧乱:战乱。
- 嫁不售:嫁不出去。
- 咨嗟:叹息。
- 土风:当地的风俗。
- 应当门户:指女子承担家庭责任。
- 十犹八九:十有八九,形容大多数。
- 负薪:背柴。
- 应供给:应付家庭开支。
- 双鬟: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此处指未婚女子的发型。
- 筋力:体力。
- 登危:攀登险峻之地。
- 集市门:到市场。
- 死生射利:不顾生死地谋取利益。
- 兼盐井:还兼做盐井的工作。
- 面妆首饰:脸上的妆容和头上的饰物。
- 杂啼痕:夹杂着泪痕。
- 地褊:地方狭小。
- 衣寒:衣服单薄。
- 困石根:生活在山石之间,形容生活艰苦。
- 巫山: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 昭君村:王昭君的故乡,在今湖北省兴山县。
翻译
夔州的未婚女子头发已半白,四五十岁了还没有夫家。 更因战乱使得她们嫁不出去,一生抱恨只能叹息。 当地风俗是男子坐着而女子站立,女子要承担家庭责任。 十有八九的女子要背柴回家,卖柴得来的钱应付家庭开支。 直到老去,她们的发型仍是未婚的双鬟,野花和山叶与银钗并列。 她们用尽体力攀登险峻之地,到市场去,不顾生死地谋取利益,还兼做盐井的工作。 脸上的妆容和头上的饰物夹杂着泪痕,生活在狭小的地方,衣服单薄,困于山石之间。 如果说巫山的女子粗丑,那这里为何有昭君村这样的美丽传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夔州地区妇女艰苦的生活状况,她们因战乱和社会风俗而承受着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责任。诗中通过对妇女白发、负薪、卖柴等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她们的辛劳和无奈。最后通过对比巫山女子的形象和昭君村的传说,表达了对这些妇女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杜甫以其深沉的笔触,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