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首“梦中作”,前二句写的与《猛忆》的意思相近,但表达得更直遂,更遒劲,体现了诗人人到中年,虽功业未就而其志弥坚的雄心。“叱起”二句:清代女诗人王采薇有“四山花影下如潮”的诗句,这两句由此脱胎而出,意思是说,自己要像“叱起帘底月”一样,唤醒沉睡的国人,让觉醒奋起的人像月下的花影如潮涌现。海红:大红色。这二句色泽秾丽,境界雄奇,诗人借助于“海红帘底月”和“花影怒于潮”的鲜明形象,表达了他志在唤醒国人,扭转乾坤,重造天地的“六九童心”。“帘底月”竟然可以“叱起”,“花影下如潮”,一“怒”字,一“叱”一“怒”,笔力千钧,色彩浓重,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变革世界的伟大气魄、坚定信念和强烈愿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发:花白的头发。
- 飘萧:飘动、潇洒。
翻译
我头发已花白,黄金一般的岁月也已飘然而去,可我这六九之龄仍有颗童心未泯。大声呵斥唤起在红色帘子底下的月亮,四周花丛的影子好像愤怒的潮水一般。
赏析
这首诗短小精悍而富有意趣。诗中描绘了诗人尽管已至暮年,华发渐生,但心中的童心依然未减,凸显其非凡的精神气质。“叱起海红帘底月”一句,充满奇思妙想,生动而富有动态感,仿佛那月亮都能被吆喝起来。最后“四厢花影怒于潮”更是以新奇的想象,将花影比作怒潮,展现出一种蓬勃热烈的意境,让整首诗极具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