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树梨花压海棠》起初广见于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清代刘廷玑《在园杂志》等籍,当时只说是民间“某翁”“浙江定海徐某”或者“沪上诗翁陈某”等所作。据考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苏轼写“一树梨花压海棠”调侃张先的说法。此说法系把民间故事与历史事实混为一谈。苏轼的确曾因张先纳妾而相互和诗,苏轼写的是《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张先的诗没流传下来,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里收录了两残句:“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因为都是写诗调侃老年丈夫娶妻,所以在流传过程中,典雅的原诗被更通俗、更直白的民间段子所取代,以至于造成很多人误以为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梨花:白色花朵,象征纯洁或春光。
- 海棠:一种观赏植物,花朵颜色鲜艳,常用于比喻美女。
- 十八新娘八十郎:这是夸张的说法,形容新妇年纪很小,而男方则非常老。
- 鸳鸯被里:指夫妻共寝的床铺,鸳鸯象征夫妻恩爱。
- 成双夜:指夫妻两人在一起的夜晚。
翻译
一个十八岁的新娘嫁给了八十岁的丈夫,满头白发与青春的红颜相对。 他们在鸳鸯被窝里共享长夜,窗外梨花繁盛,仿佛一树的雪白花瓣压低了海棠的枝头。
赏析
这首诗以奇特的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幅老夫少妻的画面,看似荒诞,实则寓言深刻。新娘的青春活力与老翁的苍苍白发形成鲜明反差,展现了爱情超越年龄界限的力量。"一树梨花压海棠"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喻了新婚夫妇情感的热烈与浓重,如同梨花盛开般灿烂。诗人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传递出对人间深情的赞美和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