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夫人固不能自知,人主犹甚。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
拼音
译文
要知道平直,一定要依靠水准墨线;要知道方圆,一定要依靠圆规矩尺;君主要想了解自己的过失,一定要依靠正直之士。所以天子设立辅弼,设置师保,这是用来举发天子过错的。人本来就不能了解自己的过失,天子尤为严重。国存身安不用到外部寻求,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过失。
序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吕不韦: 战国末期的政治家、商人,著有《吕氏春秋》。
- 平直: 正直无偏。
- 准绳: 测量工具,比喻标准或准则。
- 方圆: 圆规和方尺,象征规则和秩序。
- 人主: 国君,古代最高统治者。
- 辅弼: 辅佐帝王的大臣,如宰相、重臣。
- 师保: 教育和监护君主的官员。
- 举过: 批评错误,指出过失。
- 固不能自知: 本性上无法自我认识。
- 存亡安危: 国家的生存灭亡和个人的安全危难。
翻译
想要了解事物是否公正公平,就必须用准绳来校准;要想知道事物的形状是否合乎规范,就得依靠圆规和方尺。作为君主,想要了解自己的得失,就必须依靠正直的大臣。因此,天子设立辅佐大臣和教师保育者,就是为了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普通人尚且不能完全了解自己,君主在这方面就更加困难。国家的存亡和个人的安危,不应只依赖外部意见,关键在于自我认知。
赏析
吕不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引申出君主治理国家的道理。他认为,君主需要有像准绳和规矩那样的“直士”来辅助,以确保决策的公正与方向的正确。同时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告诫君主要明白自身的不足,才能处理好国家大事和个人安危。这是一篇关于君主自我反省和治国之道的深刻论述,体现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