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孟子在齐国做卿,出使滕国去吊丧,齐王派盖邑的长官王欢任副使同行。孟子与王欢朝夕相处。在往返齐国和滕国的路上,孟子没和王欢讲过出使的事。 公孙丑说:“齐卿的官位,不算小了。齐滕间的路途,也不算近了。往返一趟而没和他讲过出使的事,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他既然自作主张办事了,我还说什么呢?”

注释

盖(gě)大夫:指盖邑的邑宰。盖,齐国邑名,故城在今山东沂水西北。王欢(huān):齐王宠臣,后为右师,是个谗佞小人。辅行:副使。 “齐卿”句:这里是指孟子而言。公孙丑以为孟子任齐卿,不小于王欢,宜有所指挥,因而有此一问。

赏析

齐王派孟子为正使、盖邑的县长王欢为副使,到滕国去吊丧。两人一路上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却从未谈到公事。 对此,孟子的弟子公孙丑感到很奇怪。孟子说,他既然一个人独断独行了,我有什么可说的呢?看来,孟子对副使颇有意见。 “王欢盖摄卿以行,故曰齐卿。夫既或治之,言有司已治之矣。孟子之待小人,不恶而严如此。”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名轲,字子舆。
  • 卿于齐:在齐国担任高级官员(卿)。
  • 出吊于滕:离开齐国去滕国吊丧。
  • 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齐王派遣大夫王驩作为孟子的随从同行。
  • 朝暮见:指王驩早晚都能见到孟子。
  • 反齐、滕之路:往返于齐国和滕国的路上。
  • 行事:处理政务或执行任务。

翻译

孟子在齐国担任高官,有一次他离开齐国去滕国吊丧,齐王让大夫王驩做他的随行人员。王驩无论早晚都能看到孟子,但他们一路上却没有交谈过任何关于政务或执行任务的事情。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孟子的处事风格。他在高位上却不轻易发表意见,似乎更倾向于观察和倾听,让已经负责具体事务的人去处理,自己则保持沉默。这体现了孟子的谦逊和信任他人,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政治形势有着深入的理解,知道在适当的时候保持低调。这种做法既展示了其领导者的智慧,也展现了儒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理念。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