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拼音

所属合集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鲁莽惹祸;只是直率而不用礼来指导,就会尖酸刻薄。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另一译法】 孔子说:“注重容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就未免劳倦。只知道谨慎,却不知礼,就流于畏葸懦弱。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刺人。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感情对待亲族,那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在上位的人不遗弃他的老同事、老朋友,那老百姓就不致对人冷淡无情。” 孔子尚礼。本章孔子从反面对无礼之害进行了论证,恭慎勇直皆美行,若不知礼,会造成种种恶果。

注释

劳:辛劳,劳苦。 葸(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笃:厚待、真诚。 故旧:故交,老朋友。 偷:淡薄。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此君子指在上者。笃,厚义。兴,起义。在上者厚于其亲,民闻其风,亦将兴于仁。或说:君子以下当别为一章,惟为谁何人之言则失之。或说:当出曾子,因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说相近。然无确据,今不从。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遗,忘弃。偷,薄义。在上者不忘弃其故旧,则民德自归于厚。

赏析

“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葸(xǐ):畏惧,害怕。
  • :忠实,厚道。
  • :淡薄,不厚道。

翻译

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会徒劳无功;一味谨慎而不知礼,就会畏畏缩缩;一味勇敢而不知礼,就会犯上作乱;一味直率而不知礼,就会急切伤人。君子对亲人厚道,那么百姓就会兴起仁德之风;不遗弃旧友故交,那么百姓就不会人情淡薄。”

赏析

这段话强调了“礼”的重要性。“恭”“慎”“勇”“直”等品德如果没有“礼”的规范和约束,可能会走向不好的方面。同时,君子以笃厚对待亲人和不遗弃故旧的行为,能对民众起到示范作用,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这反映了孔子对于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对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