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僧无涯号栖云乞赋

·
上方何处但闻钟,深护林扉翠几重。 卧冷衲衣侵片石,行随锡杖度千峰。 松晴每下安巢鹤,潭暮时留听法龙。 更欲移禅沃洲去,微茫岩洞不曾封。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方:指寺庙的高处。
  • 衲衣:僧人穿的衣服。
  • 锡杖:僧人所持的杖。
  • 听法龙:传说中能听懂佛法的龙。
  • 沃洲:指遥远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理想的修行之地。
  •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 岩洞:山中的洞穴,常被僧人用作修行之所。

翻译

寺庙高处,钟声隐约可闻,翠绿的树林重重深锁着门户。 僧人卧在冰冷的石上,衲衣显得单薄,行走时随着锡杖穿越无数山峰。 晴朗的日子,松树下常有鹤儿安巢,傍晚时分,潭边似乎有龙在聆听佛法。 更想将禅修之地迁移到遥远的沃洲,那里的岩洞模糊不清,未曾有人封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名叫无涯的僧人在深山中的修行生活。诗中通过“上方”、“林扉”、“衲衣”、“锡杖”等词语,勾勒出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林禅修图。僧人的生活简朴而超脱,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净化的理想。末句“更欲移禅沃洲去,微茫岩洞不曾封”表达了僧人对于更深层次修行的向往,以及对未被世俗侵扰的纯净之地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张翥对禅宗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诗歌艺术。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