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
愚公欲移山,精卫欲填海。 嗟乎智力穷,山海元不改。 春秋更战国,仁义日荒怠。 近趋管晏功,远受仪秦诒。 杨墨骋邪说,申韩祸无罪。 孔孟生其间,迂阔谁复采。 群嚣竞纷纭,智力几百倍。 山崩海可竭,吾道固长在。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嗟乎:叹息声,表示感叹。
  • 智力:智慧和能力。
  • :原本,本来。
  • 春秋:指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 战国:指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 管晏:指管仲和晏婴,两位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 仪秦:指张仪和苏秦,两位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
  • 杨墨:指杨朱和墨子,两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 申韩:指申不害和韩非,两位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
  • 孔孟:指孔子和孟子,两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迂阔:指言行不合时宜,过于理想化。
  • 群嚣:指众人的喧哗和争斗。
  • 纷纭:指事情复杂多变。
  • 吾道:指作者所坚持的道德和理想。

翻译

愚公决心移山,精卫决心填海。 唉,智慧和能力终究有限,山和海依旧不变。 春秋时期演变成战国,仁义日渐荒废和懈怠。 近来追求管仲和晏婴的功绩,远古则受到张仪和苏秦的遗训。 杨朱和墨子传播邪说,申不害和韩非带来无辜的祸害。 孔子和孟子生于其间,他们的理想主义谁还会采纳? 众人喧嚣争斗,智慧和能力成百倍增长。 山崩海枯,我所坚持的道路却永远存在。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传说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智慧滥用和理想主义被忽视的深刻忧虑。诗中,“山崩海可竭,吾道固长在”一句,彰显了作者对自己坚持的道德和理想的坚定信念,即使面对世事的变迁和挑战,也绝不放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于石

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 2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