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
海气润三山,彤云缥缈间。 岂应无劲卒,谁与固重关。 鱼服困何急,龙髯去不还。 侍臣恩遇重,回首若为颜。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丁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 岭右:指岭南地区,即今广东一带。
  • 杜工部:即杜甫,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工部员外郎。
  • 秦州杂咏:杜甫的一组诗,共二十首,反映其在秦州(今甘肃天水)的生活和感慨。
  • 次其韵:按照原诗的韵脚作诗。
  • 海气:海上的雾气。
  • 三山:神话中的三座仙山,这里可能指海上的景象。
  • 彤云:红色的云。
  •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 劲卒:强壮的士兵。
  • 重关:重要的关隘。
  • 鱼服:指鱼鳞甲,这里比喻被困。
  • 龙髯:龙的胡须,这里比喻皇帝。
  • 若为颜:如何面对。

翻译

海上的雾气润泽着三座仙山,红色的云彩在缥缈间若隐若现。 这里难道没有强壮的士兵吗,谁来坚守这重要的关隘。 被困在鱼鳞甲中,处境何其急迫,皇帝已经离去,不再回来。 作为侍臣,受到的恩遇如此之重,回首往事,我该如何面对。

赏析

这首作品是陈邦彦在丁亥年仲春从岭南归来,暂居乡园时,读到杜甫的《秦州杂咏》后,感慨万分,按照杜甫诗的韵脚所作。诗中通过“海气润三山,彤云缥缈间”描绘了一幅海上仙山的梦幻景象,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后句“岂应无劲卒,谁与固重关”则直接表达了对国家边防安全的关切。最后两句“侍臣恩遇重,回首若为颜”则抒发了诗人对过去侍奉皇帝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陈邦彦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