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还天台省亲

·
载经东去路迢迢,应为宁亲到石桥。 江上中斋寻午墅,沙边夜梵杂寒潮。 宰官问法留三宿,慈母焚香制七条。 岁晚定知归本寺,待予听雪坐终宵。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迢迢(tiáo tiáo):遥远的样子。
  • 宁亲:安抚亲人,这里指回家探亲。
  • 石桥:指天台山上的石桥,是佛教圣地之一。
  • 中斋:午饭。
  • 午墅:午间的别墅,这里指午饭的地点。
  • 夜梵:夜晚的梵音,即僧人念经的声音。
  • 寒潮:寒冷的潮水声。
  • 宰官:官员,这里指地方官员。
  • 三宿:三天。
  • 慈母:指僧人的母亲。
  • 焚香:烧香,表示虔诚。
  • 七条:佛教中的七条戒律。
  • 本寺:指僧人原本所在的寺庙。
  • 听雪:听雪落的声音,形容静心修行。
  • 终宵:整夜。

翻译

带着经书东去,路途遥远,应该是为了回家探亲而前往天台山的石桥。 在江边寻找午饭的地点,夜晚的梵音与寒冷的潮水声交织。 地方官员询问佛法,留宿三天,僧人的母亲虔诚地烧香,制作七条戒律。 年末时,僧人知道会回到原本的寺庙,等待我整夜静坐,聆听雪落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带着经书回乡探亲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宁静。诗中“载经东去路迢迢”一句,既表达了路途的遥远,也暗示了僧人对佛法的执着。后文通过对江边午饭、夜晚梵音与寒潮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结尾处“待予听雪坐终宵”则表达了僧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与坚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张羽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