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独倚小阑干,许多山。 落葉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注释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句: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博陵 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馀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jiōng)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如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护惊起,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笄(jī)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特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说道梦阳台,几曾来。”句:北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十七·讥诮门》引《南部新书庚》:“濠州西有高唐馆,俯近淮水。御史阎钦授宿此馆,题诗曰:‘借问襄王安在哉?山川此地胜阳台。今朝寓宿高唐馆,神女何曾入梦来!’有李和风者至此,又作诗曰:‘高唐不是这高唐,淮上江南各异方。若向此中求荐枕,参差笑杀楚襄王。’”说道,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作“说到”。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óng):再次。
  • :靠着。
  • 阑干:同“栏杆”。
  • 阳台:传说中楚王与神女欢会的地方,这里代指男女欢会之处。

翻译

人的容颜还不如花的容颜,花儿到了开放的时候还能再次见到。独自倚靠在小小的栏杆上,眼前有许多山峦。在落叶飘飞西风刮起的时候,人和青山都显得消瘦。说到梦中的阳台,又曾经来过几次呢。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比花与人,以及描绘特定的场景和心境,抒发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上阕写人与花的对比,突出花能重见而人难再见的无奈。“独倚小阑干,许多山”营造出一种孤寂、悠远的意境。下阕“落叶西风时候”渲染出凄凉的氛围,“人共青山都瘦”形象地表达出人的消瘦和愁苦。最后以“梦阳台”来点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其难以实现的失落。整体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一种细腻而含蓄的情感。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