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竺南院赠闲元旻清四上人

·
杂芳涧草合,繁绿岩树新。 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馀春。 竹寺过微雨,石径无纤尘。 白衣一居士,方袍四道人。 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 城中山下别,相送亦殷勤。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杂芳:各种芳香的花草。
  • 涧草:山涧边的草。
  • :聚集,混合。
  • 繁绿:茂盛的绿色。
  • 岩树:山岩上的树。
  • 山深:山中深处。
  • 景候:景色和气候。
  • 四月有馀春:四月份仍然有春天的气息。
  • 竹寺:以竹林为背景的寺庙。
  • 微雨:细雨。
  •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 纤尘:细小的尘埃。
  • 白衣:指穿着白衣的居士。
  • 方袍:僧侣穿的方形袍子。
  • 四道人:四位僧人。
  • 佛国土:佛教中的理想国度。
  • 俗交亲:世俗的亲戚朋友。
  • 殷勤:热情周到。

翻译

山涧边的花草混合着各种芳香,山岩上的树木新绿茂盛。山中深处,四月的景色和气候仍然带着春天的余韵。

竹林中的寺庙刚经过一场细雨,石头小路上没有一丝尘埃。一位穿着白衣的居士与四位穿着方袍的僧人相遇。

这里的地域是佛教的理想国度,人们之间不是世俗的亲戚朋友关系。在城中山下分别时,相互送别也显得非常热情周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深处的静谧景象,通过“杂芳涧草”、“繁绿岩树”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四月的山林之美。诗中“竹寺过微雨,石径无纤尘”进一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清新脱俗的环境。后文通过“白衣居士”与“方袍道人”的相遇,以及“佛国土”与“非俗交亲”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净土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结尾的“相送亦殷勤”则透露出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是在超脱世俗的环境中,人的情感依旧温暖而真挚。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