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靖节止酒

陶翁诗止酒,而实未尝止。 反覆笔舌端,沿袭答和里。 微酣见真性,沉酗匪君子。 欲止意固佳,初念亦可喜。 愁止欢不来,吟止兴不起。 无量不及乱,斯则有妙理。 立言思久暂,作戒度人已。 十诗酒八九,浪说真止矣。 此物为世用,广博靡涯涘。 细数莫具陈,大者备禋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陶靖节(táo jìng jié):古代文学家,善饮酒,以酒为乐,但也有反思自己酗酒的行为。 微酣(wēi hān):略微醉。 沉酗(chén xù):沉湎于酒色。 欲止(yù zhǐ):希望戒除。 愁止(chóu zhǐ):忧愁难消。 吟止(yín zhǐ):吟诗作赋的兴致消失。 乱(luàn):混乱。 妙理(miào lǐ):深奥的道理。 戒度(jiè dù):戒酒。 禋祀(yīn sì):古代祭祀活动。

翻译

陶老先生写诗劝人戒酒,但实际上他自己并没有真正停止过。他反复用笔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延续着答和的传统。略微醉时能看到一个人真实的本性,沉湎于酒色的人却不配称为君子。想要戒酒的念头固然是好的,初次思考也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忧愁却挡住了快乐的来临,吟诗作赋的兴致也无法激起。无法量度的混乱中,却蕴含着深奥的道理。他说出的话语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已经成为了戒酒的规范。十首诗、八九杯酒,便能说出真正的戒酒之道。这些诗文对于世人有用,广泛而深远。细数其中的道理无法一一陈述,大者可作为祭祀之用。

赏析

这首诗是孙承恩写的一首关于陶靖节劝人戒酒的诗。诗中通过陶老先生的行为和思想,表达了对于戒酒的思考和态度。陶翁虽然劝人戒酒,但自己却未曾真正停止过,这种矛盾和反思使得诗文更具有现实意义。诗中运用了反复、微醉、沉酗等词语,通过对陶翁的行为和内心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形象。整首诗意境深远,言简意赅,通过对戒酒的思考,引发人们对于自身行为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