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廿三日芙蓉花下留南宫岳山人饮明日岳山人过玉山南宫老矣不知复几聚首观花听琴情不能堪因赋长句并简玉山

· 倪瓒
芙蓉著花已烂熳,浊酒弹琴聊少停。 数声别鹄隔江渚,一醉秋天空玉瓶。 况当宾客欲行迈,忍使风雨即飘零。 攀条掇英重惆怅,但愿花开长不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芙蓉:荷花。
  • 著花:开花。
  • 烂熳:色彩鲜艳美丽。
  • 浊酒:未经过滤的酒,这里指普通的酒。
  • 弹琴:弹奏古琴。
  • :暂且。
  • 少停:稍作停留。
  • 别鹄:离别的鹤,比喻离别的情感。
  • 江渚:江中的小洲。
  • 一醉:痛饮至醉。
  • 秋风:秋天的风。
  • 玉瓶:精美的瓶子,这里比喻美好的时光。
  • 宾客:指岳山人。
  • 行迈:远行。
  • 风雨:比喻困难和挑战。
  • 飘零:零落,比喻离散或衰败。
  • 攀条:攀折花枝。
  • 掇英:采摘花朵。
  • 重惆怅:更加感到悲伤。
  • 但愿:只希望。
  • 长不醒:永远沉醉,不愿醒来。

翻译

荷花已经盛开得绚烂多彩,我暂且停下浊酒,弹奏古琴。 江中的小洲上传来离别的鹤鸣,我痛饮至醉,秋风中仿佛握着空空的玉瓶。 何况宾客即将远行,怎能忍受风雨中的飘零。 攀折花枝,采摘花朵,我感到更加悲伤,只愿花开时能永远沉醉不愿醒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荷花盛开的景象,以及与友人分别时的深情。诗中“芙蓉著花已烂熳”一句,既展现了荷花的美丽,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后文通过“别鹄”、“风雨”等意象,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结尾的“但愿花开长不醒”更是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不愿面对现实的逃避心理。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倪瓒

倪瓒

元明间常州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居士,又有荆蛮民、幻霞子、曲全叟、朱阳馆主等号。博学,好古。有洁癖。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居有清闷阁,藏书数千卷,古鼎法书,名琴奇画陈刊左右,幽迥绝尘。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富家悉被祸,而瓒扁舟箬笠,往来太湖及松江三泖间。不受张士诚征召,逃渔舟以免。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以萧疏见长。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有《清闷阁集》。 ► 3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