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钟山送沈明德

钟山正对石头城,进士元非隐士名。 好看龙蟠并虎踞,争教鹤怨与猿惊。 三春游兴云同远,千里归心月共明。 去去会登群玉府,致身何必羡蓬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钟山:位于今南京市东北部,又名紫金山。
  • 石头城:南京的古称,也指南京城。
  • 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士人,获得进士称号。
  • 元非:并非。
  • 隐士:隐居不仕的人。
  • 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常用来形容南京的地理形势。
  • 鹤怨猿惊:形容隐士或高人隐居的地方,鹤怨指鹤因人声而惊飞,猿惊指猿因人声而惊逃。
  •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
  • 游兴:游玩的兴致。
  • 云同远:形容志趣相投,即使相隔遥远也如同近在咫尺。
  • 归心:回家的愿望或心情。
  • 月共明:形容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比喻心意相通。
  • 群玉府:指朝廷,比喻高官显贵。
  • 致身:投身,献身。
  • 蓬瀛:指传说中的仙境蓬莱和瀛洲,比喻隐居或理想之地。

翻译

钟山正好对着石头城,进士之名并非隐士之实。 欣赏那龙蟠虎踞的雄伟,怎会让鹤怨猿惊的隐逸之地。 三春时节游玩的兴致与云一样远,千里之外归家的心情与明月一样明。 去去将会登上朝廷的高位,何必羡慕那遥远的仙境蓬瀛。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进士”与“隐士”,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淡然。诗中“龙蟠虎踞”描绘了南京的雄伟地势,而“鹤怨猿惊”则暗喻隐士的生活。后两句以“云同远”和“月共明”表达了无论身处何地,志趣相投者心意相通。最后,作者表明自己将投身朝廷,不羡慕虚无的仙境,体现了积极入世的态度。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