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爱清宵长老畏白日速羲和无停鞭流光双转毂馀生知几何抚景胡不乐蜗涎足自濡人心苦不足良宵成独游皓月当秉烛

· 朱浙
䆉稏寒未收,草根响蟋蟀。 寒月何太清,耿耿照毛发。 转令山色幽,爱此溪光滑。 夜深风露凉,山人老皮骨。 平生不能饮,负彼杯中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ián):空闲。
  • 羲和:古代神话中驾驭日车的神,这里指太阳。
  • (gǔ):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孔可以插轴。
  • 蜗涎(xián):蜗牛分泌的黏液。
  • 䆉稏(bà yà):一种稻谷。
  • 蟋蟀(xī shuài):一种昆虫,常在夜间鸣叫。
  • 耿耿:明亮的样子。
  • 秉烛(bǐng zhú):手持蜡烛。

翻译

我喜欢清静的夜晚因为它显得更长,而老去的人却害怕白天的迅速流逝,羲和驾驭的太阳没有停歇,时光像双轮的车轮一样转动不息。我剩下的生命还能有多少呢?面对这样的景象,我怎能不感到快乐?蜗牛的黏液足以自给自足,但人心总是不满足。在这样的美好夜晚,我独自一人游玩,明亮的月亮就像手持的蜡烛。

寒冷的月光还未收割,草根下蟋蟀在鸣叫。寒冷的月亮为何如此清澈,明亮地照耀着我的毛发。这使得山色更加幽静,我喜欢这条溪流的清澈。夜深了,风露带来凉意,我这山中的老人感到寒冷。我一生都不善于饮酒,辜负了那些杯中的美酒。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閒爱清宵长老畏白日速”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喜爱,又透露出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寒月何太清,耿耿照毛发”,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朱浙

明福建莆田人,字必东,号损岩。嘉靖二年进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群臣必欲帝母昭圣皇太后,浙亦上疏力争。帝怒,立捕至内廷,除名为民。有《天马山房遗稿》。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