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

· 朱浙
冷烟恰受生柴叶,馋口偏堪宿草荄。 晓露褴■衣袂湿,分明不为踏青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冷烟:指炊烟,形容生活贫困,炊烟稀少。
  • 恰受:正好接受。
  • 生柴叶:未经晒干的柴叶,指燃料质量差。
  • 馋口:饥饿的嘴。
  • 宿草荄:隔年的草根,指食物极其匮乏。
  • 褴■:破烂。
  • 衣袂湿:衣袖湿了,这里指早晨的露水打湿了衣服。
  • 踏青:春天到郊外游玩。

翻译

炊烟稀少,正好用未经晒干的柴叶来烧火,饥饿的嘴只能吃隔年的草根。早晨的露水打湿了破烂的衣服,这分明不是为了春天到郊外游玩而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乙巳春夏间农民饥荒的惨状。诗中通过“冷烟”、“生柴叶”、“宿草荄”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生活的贫困和食物的匮乏。后两句通过“褴■衣袂湿”和“分明不为踏青来”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农民的艰辛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朱浙

明福建莆田人,字必东,号损岩。嘉靖二年进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群臣必欲帝母昭圣皇太后,浙亦上疏力争。帝怒,立捕至内廷,除名为民。有《天马山房遗稿》。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