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

水仙微步碧玻璃,家在湘湖西复西。 清欲濯缨长在水,妙曾斲鼻不污泥。 已知净社曾参问,合是濂溪善品题。 欲采远香无觅处,拿舟惊起两凫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微步:轻轻地行走。
  • 碧玻璃:形容水清澈透明,如同碧绿的玻璃。
  • 湘湖:湖名,此处可能指具体的湖,也可能泛指湖南一带的湖泊。
  • 濯缨:洗涤帽带,比喻远离尘世,保持高洁。
  • 斲鼻:斲(zhuó),削去;鼻,指莲花的茎。此句形容莲花即使被削去茎部,也不会沾染污泥。
  • 净社:佛教中的清净社团,此处可能指修行的僧团。
  • 参问:参禅问道,指修行学习。
  • 濂溪:指周敦颐,因其号濂溪,善长品评莲花。
  • 拿舟:划船。
  • 凫鹥:凫(fú),野鸭;鹥(yī),鸥鸟。

翻译

水中的仙子轻轻行走于碧绿透明的玻璃般的水面上,她的家在湘湖的西边更西的地方。 她想要洗涤帽带,总是选择清澈的水,她的妙处在于即使被削去茎部也不会沾染污泥。 已经知道她在清净的社团中参禅问道,应该是濂溪周敦颐善于品评的对象。 想要采摘那远处的莲花香气却无处寻觅,只能划船惊起水中的野鸭和鸥鸟。

赏析

这首作品以莲花为主题,通过描绘水仙般的莲花在清澈的水中轻轻行走的画面,展现了莲花的清高与纯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碧玻璃”形容水的清澈,“濯缨”象征高洁,“斲鼻不污泥”则突出了莲花的洁净。后两句通过“净社参问”和“濂溪品题”暗示了莲花在文化中的地位,而结尾的“拿舟惊起两凫鹥”则增添了一丝生动和趣味,使得整首诗既富有哲理又不失诗意。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