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歌

· 叶颙
古木千年隐林麓,傲雪凌寒久幽独。霜皮虽无四十围,中有昂霄气盈掬。 孔明庙前色颇同,草堂诗老惯抚育。雨淋日炙岁月摩,干槁根摧忽颠踣。 樵夫刍客不我顾,长伴苍苔映寒绿。今年公府创高堂,梁栋求之苦不足。 幕官骑马自入山,匠者驱驰如鬼速。自惭拙才复何用,例辱斧斤蒙齿录。 山翁因笑百无能,一生支离同此木。抚木三叹为木言,如此奖擢非我欲。 不愿尔为秦皇阿房宫,不愿尔为汉武黄金屋。两君富贵骄且淫,是中唯蓄美女藏珠玉。 但愿尔为幽人庐,满贮烟霞寄空谷。有时惟闻读古书,凛凛忠义横在腹。 有时惟闻弹古桐,高调凄凉声断续。否则搆作承明庐,岿然长在天子目。 广延天下之英豪,献可替否干王禄。此时不独木尔荣,四海苍生尽蒙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樟木:一种常绿大乔木,木材坚硬,可用于建筑和制作家具。
  • 林麓:山脚下的树林。
  • 霜皮:指树皮因年久而变得苍白如霜。
  • 四十围:形容树干粗大,围长四十。
  • 昂霄:高耸入云。
  • 盈掬:满手,形容气概盛大。
  • 孔明庙: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庙宇。
  • 草堂诗老:指唐代诗人杜甫,因其曾居住在成都草堂。
  • 抚育:照料,培育。
  • 颠踣:跌倒,倒下。
  • 樵夫刍客:砍柴的人和割草的人。
  • 公府:官府。
  • 幕官:官府中的官员。
  • 斧斤:斧头,指砍伐树木的工具。
  • 齿录:指被记录,被选用。
  • 支离:分散,不完整。
  • 幽人:隐士。
  • 承明庐:古代皇帝的图书馆。
  • 献可替否:提出建议,替代不当的决策。
  • 干王禄:为君王服务,谋求官职。

翻译

古老的樟木隐藏在山脚下的树林中,历经风雪,孤独而坚强。虽然树皮已苍白如霜,树干也不再粗壮如四十围,但它的气概依旧高耸入云,充满力量。它曾与孔明庙前的树木相似,也曾受到草堂诗老杜甫的照料。岁月流逝,风雨侵蚀,树干枯萎,根系受损,最终倒下。樵夫和割草的人不再关注它,它只能与苍苔为伴,映衬着寒冷的绿色。今年官府新建了高堂,急需梁柱,官员们骑马进山,工匠们如鬼魅般迅速行动。我自愧才疏学浅,却意外被选中,被斧头砍伐,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山翁笑着说自己无能,一生支离破碎,与这棵树无异。我抚摸着树木,为它说话,这样的提拔并非我所愿。我不愿你成为秦皇的阿房宫,也不愿你成为汉武的黄金屋,那里只有美女和珠宝。我愿你成为隐士的居所,充满烟霞,寄托在空谷之中。有时只能听到读古书的声音,忠义之气横溢。有时只能听到弹奏古琴,高调凄凉,声音断续。或者成为承明庐,巍然屹立在天子眼前,广纳天下英豪,提出建议,替代不当的决策,为君王服务。那时不仅你荣耀,四海之内的百姓也将蒙受福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樟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诗中,樟木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依然昂首挺立。作者通过对樟木的赞美,抒发了对忠义、高洁品质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权力和财富的淡漠态度。诗的结尾,作者希望樟木能成为承载文化和智慧的场所,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体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

叶颙

元明间金华府金华人,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天民。元末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名《樵云独唱》。入明,举进士,官行人司副。后免官家居,授徒甚众。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