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雪中十二律

· 叶颙
拥被清吟兴不穷,地炉烟暖火初红。 移舟访戴心应懒,入蔡平淮梦已空。 柳絮影高迷夜月,琪花香减怨春风。 鬓毛如猬蓬窗下,僵卧谁能识此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庚子:指庚子年,具体年份需根据历史背景确定。
  • 叶颙:元代诗人。
  • 地炉:指室内用于取暖的火炉。
  • 访戴:指拜访戴逵,戴逵是东晋时期的隐士,这里用以比喻隐逸生活。
  • 入蔡平淮:指历史上的一些军事行动,这里可能指代诗人的某些理想或计划未能实现。
  • 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随风飘散,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 琪花:指仙境中的花,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 鬓毛如猬:形容头发蓬乱,像刺猬的刺一样。
  • 僵卧:僵硬地躺着,形容孤独无助的状态。

翻译

我裹着被子沉浸在清幽的吟咏中,兴致不减,屋内地炉的烟雾缭绕,火光初红。 想象着乘舟去拜访隐士戴逵,心中却感到懒散,想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或理想已经成空。 柳絮的影子高高飘扬,在夜月中迷失,琪花凋谢,怨恨春风的无情。 我的头发蓬乱如刺猬,在简陋的窗下僵硬地躺着,有谁能理解这位老人的心境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在雪夜中的沉思与感慨。诗中通过地炉、柳絮、琪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凄美的氛围。诗人借用“访戴”和“入蔡平淮”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理想的失望。结尾的“鬓毛如猬”和“僵卧”形象地描绘了老人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心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叶颙

元明间金华府金华人,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天民。元末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名《樵云独唱》。入明,举进士,官行人司副。后免官家居,授徒甚众。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