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王哲
悟彻儿孙伟貌,夺衣白夺餐肴。笑欣悲怨类咆哮。正是豺狼虎豹。 不与同居打闹,回头便载青包。恁随云步访三茅。同话清虚道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悟彻:彻底领悟。
  • 儿孙:这里指后辈或弟子。
  • 伟貌:英俊的外貌。
  • 夺衣白夺餐肴:形容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
  • 笑欣悲怨:形容情感的复杂多变。
  • 咆哮:大声吼叫。
  • 豺狼虎豹:比喻凶猛残忍的人。
  • 不与同居打闹:不与他人共同生活,不参与世俗的纷争。
  • 回头便载青包:回头即带着简单的行李。
  • 恁随云步访三茅:随意地跟随云的步伐去访问三茅山,三茅指道教的三位神仙。
  • 清虚道教:指道教的清净虚无之道。

翻译

彻底领悟了,那些后辈弟子们英俊的外貌,生活简朴,不追求华服美食。他们的情感复杂多变,如同大声吼叫一般,正是那些凶猛残忍之人的写照。

他们不与他人共同生活,不参与世俗的纷争,一旦决定离开,便带着简单的行李。随意地跟随云的步伐去访问三茅山,与道教的清净虚无之道相谈甚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世俗的纷争与道教的清净虚无,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道教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中“悟彻儿孙伟貌”一句,既是对后辈弟子的赞美,也是对他们生活态度的肯定。而“笑欣悲怨类咆哮”则形象地描绘了世俗情感的复杂与纷扰。最后,“恁随云步访三茅,同话清虚道教”则展现了作者对道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清净虚无之道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世俗与道教生活的深刻思考。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