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赴学官二首

清时岩穴下弓旌,儒馆翘才尽至公。 诗记行程囊古锦,剑装新饰?花骢。 莫因贵宦负远志,当为饥民念鞠躬。 欲问故人在何处,旧山桂树正丛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岩穴:山洞,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 弓旌:古代征聘之礼,用弓招士,用旌招大夫。这里指征召贤士的信物。
  • 儒馆:指学府。
  • 翘才:杰出的人才。
  • 囊古锦:指装有古锦的行囊,比喻携带的诗文。
  • ?花骢(huā cōng):装饰华丽的骏马。
  • 贵宦:高官显贵。
  • 远志:远大的志向。
  • 饥民:饥饿的百姓。
  • 鞠躬:恭敬谨慎的样子。
  • 故人:老朋友。
  • 桂树:象征着高洁和吉祥。

翻译

在清明盛世,山洞中的隐士也受到了征召,学府中的人才都被公正地选拔。 你的行程中带着古锦诗文,剑装上装饰着华丽的骏马。 不要因为高官显贵而忘记远大的志向,应当为饥饿的百姓而恭敬谨慎。 想要询问老朋友现在何处,旧山的桂树正茂密丛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赴学官的祝愿和期望。诗中,“岩穴下弓旌”和“儒馆翘才尽至公”描绘了清明盛世中人才被公正选拔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和人才的赞美。后两句则通过“贵宦”与“远志”、“饥民”与“鞠躬”的对比,强调了为官者应坚守初心、关注民生的重要性。最后,以“桂树正丛丛”作结,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寄寓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方一夔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