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巴江:指长江上游的一段,流经今四川省巴中市一带。
- 峡:指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 汹汹:形容水声浩大、汹涌。
- 冥冥:形容景色昏暗、深邃。
- 三不吊:古代迷信,认为人死后有三不吊,即不哭、不祭、不吊。这里指避免不幸。
翻译
万里长的巴江水,到了秋天满峡流淌。 四周乱山环绕,没有陆路可行,行客只能在孤舟上漂泊。 滩头的波涛声汹涌急促,树木在昏暗中显得忧郁。 希望避免那三不吊的命运,我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长江三峡的壮阔与孤寂。诗中,“万里巴江水,秋来满峡流”展现了江水的辽阔与季节的变迁,而“乱山无陆路,行客在孤舟”则突出了行旅的孤独与艰险。后两句“汹汹滩声急,冥冥树色愁”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对比,加深了旅途的凄凉感。结尾的“免为三不吊,已白一生头”则透露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忧虑,以及岁月流逝的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李频
李频,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後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