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夕

· 杜甫
畎亩孤城外,江村乱水中。 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 琴书散明烛,长夜始堪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畎亩(quǎn mǔ):田间的小沟渠。
  • 短景:短暂的日光,指日落时分。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云汀:云中的小洲,这里指水边。
  • 鸡栖:鸡归巢。
  • 草屋: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 琴书:指文人的雅事,弹琴读书。
  • 明烛:明亮的蜡烛。

翻译

在孤城外的田野间,江边的村落被乱水环绕。 深山中日落得早,高大的树木容易迎风摇曳。 鹤飞下靠近云雾缭绕的水边,鸡归巢于同一片草屋之下。 琴声与书香伴随着明亮的烛光,长夜才得以完美结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孤寂的傍晚景象。杜甫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如“畎亩孤城外”、“江村乱水中”,展现了一幅远离尘嚣的田园风光。诗中“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巧妙地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力量。后两句“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则通过动物的归巢,增添了生活的气息。结尾的“琴书散明烛,长夜始堪终”则透露出诗人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和对安宁夜晚的珍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