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锡杖(xī zhàng):佛教的一种法器,僧人出行时所持,杖头有锡环,振动时会发出声响。
- 铜瓶:僧人用来盛水或插花的器具。
- 绿苔:生长在阴湿地方的绿色苔藓。
- 啭(zhuàn):鸟儿婉转地鸣叫。
- 山房:山中的居所,这里指高僧的住处。
- 日午:正午时分。
- 椒枝:花椒树的枝条。
- 潭底:深潭的水底。
- 龙游:传说中龙在水中的游动。
- 水沫:水面上的泡沫。
- 独夜:孤独的夜晚。
- 焚香:点燃香料,常用于宗教仪式或表示尊敬。
- 遗像:已故高僧的画像或雕像。
- 空林:无人居住的树林。
- 月出:月亮升起。
翻译
高僧的居所宛如天台仙境,手持锡杖,面对铜瓶与绿苔。 竹巷雨过天晴,春鸟婉转歌唱,山中居所正午时分,老人缓缓来访。 园中鹿儿奔跑,花椒树枝轻轻摇动,潭底龙游,水面泡沫随之散开。 孤独的夜晚,焚香致敬高僧的遗像,空林中月亮初升,我方始回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隐居生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高僧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中“锡杖铜瓶对绿苔”一句,既表现了高僧的清修生活,也暗示了其超脱尘世的境界。后文通过对春鸟、老人、鹿、龙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进一步以动衬静,突出了山房的宁静与高僧的孤高。结尾的“独夜焚香礼遗像,空林月出始应回”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