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薛戴

· 李端
晓雾忽为霜,寒蝉还罢响。 行人在长道,日暮多归想。 射策本何功,名登绛帐中。 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穷。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机非鄙夫正,懒是平生性。 欹枕鸿雁高,闭关花药盛。 厨烟当雨绝,阶竹连窗暝。 欲赋苦饥行,无如消渴病。 旧业历胡尘,荒原少四邻。 田园空有处,兄弟未成人。 毛义心长苦,袁安家转贫。 今呈胸臆事,当为泪沾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射策:古代考试取士的方法之一,通过射箭来选拔人才。
  • 绛帐:红色的帐幕,指官府或学府。
  • 丘室:指学者的居所。
  • 阮途穷:比喻处境艰难,没有出路。
  • 龙钟:形容行动不灵活,老态龙钟。
  •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 鸿雁:大雁,常用来比喻书信或传递消息的人。
  • 闭关:闭门不出。
  • 花药:花草和药物。
  • 阶竹:台阶旁的竹子。
  • 连窗暝:窗户紧闭,室内昏暗。
  • 胡尘:指战乱。
  • 毛义:毛遂自荐的义士。
  • 袁安:东汉末年名士,家境贫寒。

翻译

早晨的雾气忽然凝结成霜,寒蝉也停止了鸣叫。行人在漫长的道路上,日暮时分多有归家的念头。通过射箭考试本无多大功劳,却意外名登官府之中。于是自夸学者的居所重要,却没想到处境如此艰难。与时人交往感到惭愧,行动迟缓如同老翁。机智不是鄙人的常态,懒散却是平生的习性。斜靠在枕头上,高飞的大雁,闭门不出的日子里,花草和药物茂盛。厨房的烟雾在雨中消散,台阶旁的竹子与紧闭的窗户一同昏暗。想要写一首苦于饥饿的诗,却不如消渴病那般真实。旧时的家园历经战乱,荒原上少有邻居。田园虽有空地,但兄弟尚未成人。毛义的心中充满苦楚,袁安的家境越发贫寒。如今表达内心的忧愁,应当泪湿衣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士人在动荡时局中的无奈与忧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晓雾忽为霜”、“日暮多归想”,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归家的渴望。诗人的自嘲与对时局的感慨交织,如“射策本何功”、“不料阮途穷”,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最后,诗人以毛义和袁安的典故,抒发了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境遇的悲叹,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李端

李端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自赵郡李氏东祖。嘉祐从侄。少居庐山,师从名僧皎然学诗。大历五年中进士,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终官杭州司马。晚年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之后数年。子李虞仲。据说李端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乔亿以为李端诗“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之上。”。传世作品有《李端诗集》三卷。 ► 2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