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谷

· 杜甫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 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 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 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 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 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 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 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赤谷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杜甫游历时经过的一个地方。
  • 险艰:艰险,困难。
  • 改辙:改变方向或路线。
  • 载脂:涂油,这里指车辆已经做好了保养,准备出发。
  • 童稚:儿童。
  • 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
  • 村墟:村落。
  • :远。
  • 烟火:指人烟,即人家的炊烟。
  • 零落:衰败,流离失所。
  • 高人:指有道德修养的人,这里可能指杜甫自己或其他人。
  • :嘲笑。

翻译

天寒地冻,霜雪频繁,我这个游子正前往某个地方。 不只是岁月已晚,重游此地也未有确切的日期。 清晨从赤谷亭出发,艰难险阻才刚刚开始。 乱石遍布,道路无法改变,我的车辆已经涂油准备就绪。 山中深处风大,日落时分,孩子们饥饿难耐。 寂静的村落遥远,人家的炊烟无法追寻。 贫病交加,我越发流离失所,故乡的思念已成奢望。 常常害怕死在路途中,永远被有道德修养的人嘲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寒冷的冬天游历时的艰辛和孤独。诗中,“天寒霜雪繁”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诗人的旅途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艰难,如“险艰方自兹”和“乱石无改辙”,这些描写不仅反映了旅途的实际困难,也象征了诗人生活的困顿和无奈。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恐惧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杜甫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