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五首

· 杜甫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 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 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庞德公:东汉末年隐士,襄阳人,与诸葛亮、庞统等人相善。
  • 耆旧:指年高望重的人。
  • 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 济时策:指治理国家、救济时世的策略。
  • 罗罟:捕鱼的网,比喻法网。
  • 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庞德公曾隐居于此。
  • 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曾多次邀请庞德公出仕,均被拒绝。

翻译

昔日庞德公,从未踏入州府。 在襄阳的耆旧之间,他的隐士节操独显苦楚。 难道他没有救世的策略?终究是畏惧那法网的束缚。 林木茂盛,鸟儿自然归巢;水深之处,鱼儿知晓聚集。 他带着全家依傍鹿门山,刘表又怎能将他招致麾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庞德公的典故,表达了杜甫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无奈。诗中,“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寓意深刻,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隐喻了隐士的归隐之志。杜甫借庞德公之口,抒发了自己虽有济世之才,却因时局险恶而选择隐退的苦闷心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