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上天津桥

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 空阔境疑非下界,飘飖身似在寥天。 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茏半出烟。 此处相逢倾一盏,始知地上有神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阳宫:唐代洛阳宫殿名。
  • 天津桥:洛阳城南的一座桥,横跨洛水。
  • 残月:即将消失的月亮。
  • 空阔:广阔无垠。
  • 下界:人间。
  • 飘飖:飘动,摇曳。
  • 寥天:高远的天空。
  • 星河:银河。
  • 隐映:隐约映照。
  • 初生日:初升的太阳。
  • 楼阁:建筑物。
  • 葱茏:形容树木茂盛。
  • 出烟:从烟雾中显现。
  • 倾一盏:倒一杯酒。

翻译

在上阳宫的晨钟敲响后,我站在天津桥头,眼前是即将消失的残月。 这广阔无垠的景象,仿佛不是人间,我飘动的身姿,就像在高远的天空中。 银河隐约映照着初升的太阳,楼阁在茂盛的树木中,半隐半现于烟雾之中。 在这里与你相遇,共饮一杯,这才真正知道,人间也有如神仙般的相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天津桥上的美景和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中,“空阔境疑非下界,飘飖身似在寥天”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超然感受,仿佛置身于非人间的高远天空。后两句“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茏半出烟”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结尾的“此处相逢倾一盏,始知地上有神仙”则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美好相遇的珍视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