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
七德舞,七德歌,传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魏徵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岂徒誇圣文。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旄黄钺(máo huáng yuè):指白色的旄旗和黄色的钺,古代用于指挥军队的象征。
- 擒充戮窦:指擒拿充国和戮杀窦建德,两人均为唐朝建立过程中的敌对势力。
- 稽首(qǐ shǒu):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表示最高的敬意。
- 理定:指治理国家,安定天下。
- 推心置人腹:比喻以诚相待,真心信任他人。
- 散帛收:指用帛(一种丝织品)来收集战死士兵的遗骸。
- 分金赎:指用金钱赎回因饥荒而出卖自己子女的人。
- 怨女:指被囚禁在宫中的女子,因不满而被称为“怨女”。
- 剪须烧药:指唐太宗剪下自己的胡须,用来烧药救治病重的功臣李绩。
- 含血吮创:指亲自为战士吸吮伤口的毒血,以示关怀。
- 思摩奋呼:思摩是突厥族的将领,此处指他奋勇呼喊,请求效死。
- 善战善乘时:指善于战斗和把握时机。
- 垂无极:指影响深远,无边无际。
- 耀神武:指展示武力,炫耀武功。
- 誇圣文:指夸耀文治。
翻译
七德舞,七德歌,从武德年间传至元和时期。元和年间的小臣白居易,观看舞蹈,聆听歌曲,领悟其中的乐意,乐曲终了时,我稽首陈述这些事迹。 太宗十八岁时举起义兵,手持白旄黄钺平定两京。擒拿充国,戮杀窦建德,使四海清平,二十四岁时功业已成。 二十九岁时即位为帝,三十五岁时使天下太平。功成治定为何如此迅速?迅速在于他以诚相待,真心信任他人。 战死的士兵遗骸被用帛收集,饥荒中卖子的人被用金钱赎回。魏徵梦见子夜哭泣,张谨在辰日听到哭声。 三千怨女被释放出宫,四百死囚自愿回到监狱。剪下胡须烧药救治功臣,李绩感动得呜咽,想要以死相报。 亲自为战士吸吮伤口的毒血,思摩奋勇呼喊,请求效死。由此可知,他不仅善于战斗和把握时机,更以真心感动人心,使人心归向。 至今已有一百九十年,天下至今仍在歌舞庆祝。歌颂七德,舞蹈七德,圣人的作为影响深远。 这岂只是炫耀武力,岂只是夸耀文治。太宗的意图在于陈述王业的艰难,向子孙展示王业的艰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和德行,展现了他的英明和仁慈,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诗中不仅赞美了太宗的武功和文治,更强调了他以诚待人、真心信任他人的治国理念。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如收骸、赎子、放宫女、归囚等,展现了太宗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民生的关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太宗的颂扬,也是对后世子孙的教诲,体现了白居易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