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

王氏贵先宗,衡门栖道风。 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 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 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 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 一祗贤良诏,遂谒承明宫。 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 罢官七门里,归老一丘中。 尝忝长者辙,微言私谓通。 我行会稽郡,路出广陵东。 物在人已矣,都疑淮海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衡门:简陋的门。
  • :领悟,理解。
  • 秉化:掌握变化,指掌握自然规律。
  • 机玄:机巧玄妙。
  • 墨场:指书法。
  • 词伯:文坛领袖。
  • 白屋:平民的住所。
  • :屏障,引申为辅佐。
  • 谢公:指谢安,东晋名臣。
  • :恭敬。
  • 贤良诏:指选拔贤良的诏令。
  • 补衮:补救朝政的过失。
  • 尊儒:尊崇儒家学说。
  • 七门:指七门堰,在今安徽省。
  • 丘中:指隐居之地。
  • :谦辞,表示有愧。
  • 长者辙:指长者的足迹,比喻追随长者。
  • 会稽郡:古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 广陵:古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 淮海:指淮河与东海之间的地区。

翻译

王氏家族显贵于先宗,简陋的门内栖息着道家的风范。 传承心灵领悟万物,掌握变化游走于无穷之中。 学问深奥,九流百家各异,机巧玄妙却三语相通。 书法乃是墨场中的绝技,文采称霸词坛之雄。 平民之家居于魏主之侧,苍生期待如谢公般的贤臣。 一纸选拔贤良的诏令,便恭敬地谒见承明宫。 补救朝政的过失,尊崇儒学的位置尚未充实。 罢官后在七门堰里,归老于隐居的山丘之中。 曾有幸追随长者的足迹,微妙的言语私下里相通。 我行经会稽郡,路出广陵东。 物是人非,都怀疑淮海之地已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王七秘书监的敬仰与怀念,通过描绘其学问、品德和政治生涯,展现了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衡门栖道风”、“传心晤有物”等,体现了王七秘书监深厚的学识和道家风范。同时,通过对其政治生涯的描述,如“补衮望奚塞”、“尊儒位未充”等,表达了对朝政的关切和对儒学的尊崇。最后,通过对广陵东的描绘,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王七秘书监的深深怀念。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