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龙四年春祠海

肃事祠春溟,宵斋洗蒙虑。 鸡鸣见日出,鹭下惊涛鹜。 地阔八荒近,天回百川澍。 筵端接空曲,目外唯雰雾。 暖气物象来,周游晦明互。 致牲匪玄享,禋涤期灵煦。 的的波际禽,沄沄岛间树。 安期今何在,方丈蔑寻路。 仙事与世隔,冥搜徒已屡。 四明背群山,遗老莫辨处。 抚中良自慨,弱龄忝恩遇。 三入文史林,两拜神仙署。 虽叹出关远,始知临海趣。 赏来空自多,理胜孰能喻。 留楫竟何待,徙倚忽云暮。
拼音

所属合集

#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肃事:严肃地从事。
  • 祠春溟:祭祀春天的海洋。
  • 宵斋:夜间斋戒。
  • 洗蒙虑:洗涤心中的迷惑和忧虑。
  • 八荒:指极远的地方。
  • 百川澍:百川汇聚。
  • 禋涤:祭祀前洁净身心。
  • 灵煦:神灵的温暖。
  • 的的:明亮的样子。
  • 沄沄:水流汹涌的样子。
  • 安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方丈:传说中的仙山。
  • 冥搜:深入探索。
  • 四明:山名,在今浙江境内。
  • 抚中:抚心,指内心。
  • 弱龄:年轻时。
  • 忝恩遇:有愧于所受的恩宠。
  • 文史林:指文学和历史的领域。
  • 神仙署:指与神仙相关的地方或职位。
  • 留楫:停船。
  • 徙倚:徘徊。

翻译

在春天严肃地祭祀海洋,夜间斋戒洗涤心中的迷惑。 鸡鸣时分,太阳初升,海鸥飞下惊起波涛。 大地辽阔,与八方极远之地相近,天空下百川汇聚。 宴席上,目光所及之处是空旷曲折,视线之外只有雾霭。 温暖的气息随着万物而来,四周的明暗交替。 献上牺牲并非只为玄妙的享受,而是期待神灵的温暖。 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禽鸟明亮可见,岛上的树木在水中摇曳。 安期仙人今在何处,方丈仙山无路可寻。 仙境与尘世相隔,深入探索已多次无果。 四明山背对着群山,遗老们难以辨认其位置。 抚心自叹,年轻时曾受恩宠。 三次进入文学历史的领域,两次拜谒神仙之地。 虽然感叹出关的遥远,但开始体会到临海的乐趣。 赏识的东西自然很多,道理胜过言语的表达。 停船等待,最终无所期待,徘徊间已是日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祭祀海洋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感慨。诗中,“地阔八荒近,天回百川澍”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而“仙事与世隔,冥搜徒已屡”则透露出诗人对仙境的渴望与探索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超自然世界的深刻感悟。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