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

· 戎昱
晚渡西海西,向东看日没。 傍岸砂砾堆,半和战兵骨。 单于竟未灭,阴气常勃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塞下:边塞附近,亦泛指北方边境地区。
  • 西海:古代指西方边远的湖泊,这里可能指边塞附近的湖泊。
  • 砂砾:小石块,碎石。
  • 单于:古代匈奴对其君主的称呼,这里泛指敌方的首领。
  • 阴气:这里指边塞的寒冷和荒凉气氛。
  • 勃勃:旺盛的样子。

翻译

傍晚时分,我渡过西海向西行,向东望去,太阳正缓缓沉没。 岸边堆积着砂砾,其中半数混杂着战死士兵的遗骨。 敌方的首领竟然还未被消灭,边塞的寒气依旧旺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傍晚的凄凉景象,通过“晚渡”、“日没”、“砂砾堆”和“战兵骨”等意象,传达出战争的残酷和边塞的荒凉。诗中“单于竟未灭”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事未平的忧虑,而“阴气常勃勃”则进一步加深了边塞的寒冷和压抑气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戎昱

戎昱(róngyù),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 120篇诗文